附近的重建:想象一种属于所有人的种子网络
一
引言
收集和整理种子遗传多样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成为一项保护粮食安全的措施。修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也需要多元品种的种子供应。随着气候危机持续,种子供应短缺、种子资源品种减少,成为世界各国生态系统修复的难题。农田本该是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缓冲区,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淡出人们的视野。农民种子系统在商业化的正式种子系统下日渐式微,消费者不再和自己的附近发生关系。
本文是气候共学营第四期的学习成果,旨在探讨当今食品系统的脆弱性、种子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以及如何建立共同的行动框架。
二
农业的复杂使命: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希望
农业问题的复杂性源自其双重角色,既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根源,又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
根据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估计,全球23%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林业和土地使用(IPCC,2019)。同时,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数据显示,全球有28,000个物种濒临灭绝,其中24,000个可能因农业活动受到威胁(Benton, T. G.等,2021)。
然而,农业也潜藏着解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潜力。比如,农民通过培育气候适应性的作物品种,采用再生农业措施(如间作、轮作、少耕等)来提高土壤健康和经济效益,有望提高整个农业系统的韧性,以协助抵御气候挑战。
再生农业的五项原则:最小化土壤干扰、保障植被覆盖、保持根系生命、植被多样化、有规划的放牧。(Groundswell, n.d.)
与此同时,全球农业种子市场的集中化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极少数跨国农业种子公司垄断了全球60%的种子市场和75%的杀虫剂市场,将种子资源私有化,对种子的多样性构成了威胁,使传统品种和农作物面临消失的风险(小农种子政策评估与研究团队,2020)。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也经历了变革,主要表现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现代化,传统特色作物逐渐被边缘化,导致品种多样性减少和种子资源的丧失。但是当今食品消费需求出现了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发展趋势,或将引领各大工业化经济体将消费模式转向本地来源、有机食品和植物性食品(Federico Cuevas,2022)。
三
从田野到餐桌:想象种子多样性的未来
根据粮农组织(FAO)的数据,全球有约30亿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约三分之二属于小农,他们的耕地面积通常小于两公顷(George Rapsomanikis,2015)。
这一庞大的小农人口群体既包括土著居民,也包括当地社区。他们的生物文化遗产,特别是土著知识、创新、文化价值观以及传统实践,在构建和实施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的解决方案时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小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英雄:《蒙特利尔宣言》在COP15发布。图源:农民种子网络。
然而,如今农户越来越依赖外部市场,这种外部化和单一化的趋势对农民的种子自主权和地区生计构成威胁(小农种子政策评估与研究团队,2020)。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市场创新,以及更加深入的农民、公共科研机构、消费者和种子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一些妇女主导的农村社区已经积极采取行动,通过建立种子银行和借助传统的农耕技术,促进当地作物多样性的保存,同时确保粮食供应的安全性(齐苗苗,2023)。这些社区的努力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为小农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
种子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利益相关者分析。图源:作者。
种子多样性的保护目标包括:对现有种子品种的保护和新品种的研发,强调将品种保持在活跃状态,而非封存在种子库中。
种子系统涵盖了整个种子生命周期,包括从种子的产生、收集、保存、分发,再到农民的种植、收获和再利用等活动。在当前的种子和食品流通环节,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决定了市场上哪些品种得以生存和传播,也能间接推动了种子多样性保护。长期来看,消费者的选择还能够鼓励企业调整战略方向,以吸引更多投资并推动生产者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不过,当前中国的种子政策仍主要以生产者为中心,包括关注农民、公共科研机构和商业种子企业等三大利益群体,需要鼓励多方在合作中发展(小农种子政策评估与研究团队,2020)。
谁拴住了人类的胃?—— 控制着全球食品产业的十家公司 图源:Oxfam。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及其营养安全冲击重塑了公众的饮食观念,即时零售等新兴业态推动了本地消费的复苏,有机食品和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成为“爆品”,消费者有能力且正在通过意识、行为和声音影响政策、市场和社会变革。然而,目前对消费者行为和其与生产者互动的深入研究尚不足,负责任的生产与消费(SDG12)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减少信息分散和决策模糊(Jacob-John等,2021)。
四
菜市场的消失:当“有机”和“农村形象”成为营销噱头
保护种子多样性的重要性还牵涉到文化、生态系统和公正转型等议题。
研究表明,只有11-28%的全球人口能够满足他们在100公里半径范围内对特定作物的需求,供应链内效率低下是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关键障碍(Kinnunen, P.等,2020)。同时,传统农民市场和农民正逐渐淡出公共视野,让位于迅速扩张的现代电商。传统农民市场中,农民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其产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在社区中建立的口碑和信誉,以及产品的美味、新鲜度、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纳西族妇女在梯田里除草,女性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管理者和守护者,以及农业生态知识和文化传统的传承者。 图源:齐苗苗。
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电商的模式下,市场趋向于垄断化、生产标准化,大型种子公司通常更倾向于销售高产高质的主要品种,消费者在大型零售商或超市中面临十分有限的农产品选择。
麦肯锡在2022年的一项调查(Anne Grimmelt等,2022)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什么是健康和可持续性的概念感到困惑,且不到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对当地杂货店提供的健康选择感到满意,例如缺少无塑料包装产品、小型独立品牌和有机食品。同时,George Monbiot在Regenesis和文章The Cruel Fantasies of Well-Fed People(2023)中都提到:我们如何避免新的食品消费观念成为精英阶级的审美游戏?那些昂贵的有机食品,那些浪漫化的、返璞归真的农民想象,是否已经成为城市中产的象征与炫耀?
“菜市场”成为都市年轻人citywalk的打卡地,社区更新和菜市场改造进入公共视野。图源:大!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涟漪菜市场。
五
附近的重现:替代性食品系统和参与式保障制度
生态食物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本真",即源自农夫在耕种过程中对生态关系的维护和呵护,以及在食用阶段通过烹饪方法的延续和传递。
然而,随着食品生产链的不断细分、延伸、日趋专业化,消费者对于食品的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过程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越来越不了解。同时,小型生产者的知识和信息也很难通过复杂的供应链传达给终端消费者,难以在市场上建立与产品质量和生产付出相符的声誉。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是采用替代性食品系统(ATN, altenative food networks),例如社区支持农业、农夫市集、共同采购和社区菜园等。这些系统强调重新建立生产方式与本地验证的消费方式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对食物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空间重构与社会重构的努力。这种替代性食品网络不仅有助于小规模生产者获得公平的报酬,还让消费者品尝到时令美味,了解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
北伦敦的Swiss Cottage农夫市集,平常是剧院门口的停车场,每周三变身农户和居民的交流窗口。图源:网络。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实践,如在北京、上海、成都、广西等地的社区支持农业和参与式保障体系,但该模式仍然存在挑战,特别是在提高农户生计和地方品种市场价值方面。这需要多方合作和广泛的实证研究,以建立消费者和生态小农之间的桥梁,实现可持续的地方品种保护和农户生计改善。参与式保障体系"(PGS, 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s),是指多通过多方共同建构知识框架,在长时间的相互了解中形成社群规范的约束,实现信息透明和品质监管。与强调客观数据的方法不同,PGS更加强调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平等地位,以及通过共同学习和共识建立来保障品质(李舒萌,2023)。
尽管关于"生态认证"存在公平性和合理性方面的争议,但引入多样性种子的标签和认证体系有助于消费者更轻松地识别和选择支持种子多样性的食品。参与式保障系统和生态认证可以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可持续农业和食品生产。
六
结语
“当细细观察生态食物的形态、触感、味觉变化时,食物不再是可以被同质化或工业替代的品类,而变成拥有生命活性的个体,会自发跟随环境变化有机调节。”关于种子、食品和农业的构想不仅在于增长、合规和ESG报告,更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想象。问题的答案不在书本上,而在舌尖上、土地里和对话中。
参考资料:
[1] IPCC, 2019: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desertification, land degradation,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food security, and greenhouse gas flux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P.R. Shukla, J. Skea, E. Calvo Buendia, V. Masson-Delmotte, H.- O. Pötner, D. C. Roberts, P. Zhai, R. Slade, S. Connors, R. van Diemen, M. Ferrat, E. Haughey, S. Luz, S. Neogi, M. Pathak, J. Petzold, J. Portugal Pereira, P. Vyas, E. Huntley, K. Kissick, M. Belkacemi, J. Malley, (eds.)]. In press.
[2] Benton, T. G., Bieg, C., Harwatt, H., Pudasaini, R., & Wellesley, L. (2021). Food system impacts on biodiversity loss. Three levers for food system transformation in support of nature. Chatham House, London, 02-03.
[3] Federico Cuevas, 2022. The future of food is coming fast.
https://privatebank.jpmorgan.com/gl/en/insights/investing/the-future-of-food-is-coming-fast
[4] Shiva, V., Bhatt, V., Panigrahi, A., Mishra, K., & Tarafdar, D. V. S. (2017). Seeds of hope, seeds of resilience. Navdanya, New Delhi.
[5] George Rapsomanikis, 2015. The economic lives of smallholder farmers. https://www.fao.org/3/i5251e/i5251e.pdf
[6] Jacob-John, J., D’Souza, C., Marjoribanks, T., & Singaraju, S. (2021).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of SDGs in food supply chains: A review of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Sustainability, 13(16), 8809.
[7] Kinnunen, P., Guillaume, J.H.A., Taka, M. et al. Local food crop production can fulfil demand for less than one-third of the population. Nat Food 1, 229–237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0-0060-7
[8] Anne Grimmelt, Jessica Moulton, Chirag Pandya & Nadya Snezhkova, 2022. Hungry and confused: The winding road to conscious eating.
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consumer-packaged-goods/our-insights/hungry-and-confused-the-winding-road-to-conscious-eating
[9] George Monbiot, 2023. The Cruel Fantasies of Well-Fed People. https://www.monbiot.com/2023/10/04/the-cruel-fantasies-of-well-fed-people/
[10] 齐苗苗,2023. 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中国农民的生存策略https://chinadialogue.net/zh/5/108309/
[11] 小农种子政策评估与研究团队,2020. 《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 —— 中国种子政策评估报告》
[12] 李舒萌,2023. 消费者如何实现食品品质监督.https://mp.weixin.qq.com/s/0Q6A1zXs1RuFyghOzJNDMQ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scene=1&clicktime=1699112730&enterid=1699112730
项目介绍
气候共学营项目旨在为各个专业领域关注气候变化的青年提供一个共学、共享的社群空间。在科莱美特社群伙伴引导下,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青年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分享、共同行动的形式,提升对气候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并形成青年视角的气候变化知识,进一步扩大气候变化的青年声量。科莱美特在过去一年组织了2期气候共学营,有超过150位营员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形成30篇观点文章,累积超过1万阅读量。
支持方
工作团队
作者 小农与生物多样性组
(康瑜睿 董新萍)
导师 田秘林
编辑 袁漪琳
排版 魏丽媛 喻陶